一个香港人和一座城市地产商的战争
2011-09-06 11:25 南方都市报
8月16日,庞一鸣第二次在香港组织“非商场戏院睇戏日”。
在家中自制木糠蛋糕。
带着折叠自行车坐地铁。
有30多人参加了睇戏日活动。
8月16日的一个炎热下午,香港旺角旺角道4号豪华戏院。
这天下午,庞一鸣第二次组织非商场戏院观影日。“上一次行动,5月29日有35位朋友出席豪华戏院睇戏日,看《B+侦探》,享受了大银幕,自行带了叉烧饭、花生和豆浆等各式饮品入场,戏票只需45元。有年轻人说,原来香港还有这么大银幕的戏院!”
庞一鸣在个人博客和Facebook上,绘声绘色地号召志同道合的网友参加观影日活动。
这次观影日的电影是《窃听风云2》,电影在下午3点半开场。直到开场前10分钟,网友陆续出现,约莫30人参与这次活动。“人数多少不是问题,只要有一个人参加,他就会带动身边的人参与,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可估量的。”庞一鸣很自信地说。
2010年10月18日起,庞一鸣开始了“一年唔帮衬地产商”行动。他放弃乘坐巴士,因为香港的巴士全部由地产商经营;他拒绝去超市购物和连锁快餐用膳,因为内这些店铺都是地产商控股;他不买房,节约用电,不装宽带上网,因为香港仅有的两家电力公司属于地产商,宽带服务清一色是地产财团营运。
喜欢旅游的庞一鸣,游历过欧洲和南美,当地原居民对大财团的抗争,让他醒觉香港需要有些改变。“我或者无力改变地产霸权的现实,但起码可以改变生活方式,一年都不帮衬地产商。”今年8月香港书展上,庞一鸣的新书《就系唔帮衬地产商》正式出版,他也首次在书展上举办讲座,与读者分享心得经验。
庞一鸣的不帮衬行动仍在继续,被他影响的香港市民,正在社区里慢慢滋长扩散。
你的衣食住行都已被地产商操控
2010年10月18日,庞一鸣开始了“一年唔帮衬地产商”行动。
地产霸权无处不在,操纵港人衣、食、住、行。37岁的自由工作者庞一鸣看不过眼,决定以个人力量发起运动,拒绝帮衬大地产商提供的服务,光顾小型店铺,代替超级市场;以踩单车代替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以手洗衫代替洗衣机。
地产霸权在香港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今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就香港普通市民如何看待“地产霸权”问题,电话访问了832位18岁以上的市民。结果发现,85%受访者表示听闻过“地产霸权”,其中78%认为香港确实存在“地产霸权”,73%更认为“地产霸权”情况颇为严重。
香港地产财团如何操控香港人的衣食住行,庞一鸣在其个人博客详细列举了一个表格。在公共交通方面,九巴、机场巴士、皇岗巴士的经营者是新鸿基地产;新巴、城巴经营者是新世界地产;而天星小轮则由九龙仓经营。零售业方面,屈臣氏、百佳、丰泽,经营者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而惠康、万宁、宜家家居、7- Eleven则是由怡和经营;O K便利店则属于利丰。余下还有饮食业、电信业、电力乃至煤气公司,都一一操控在地产商手中,实在让人避无可避。
除了游行,还可用良心消费行动重建生活模式
或许庞一鸣的“一年唔帮衬大地产商”行动未能改变香港的社会现状,但带出的观念与实践,却影响了不少港人。近一年思考,庞一鸣已经将他的行动总结为良心消费运动。
他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认为,良心消费的重点,就是把购买行为问题化,让大众觉醒某些产品或服务背后存在社会伦理不容许的问题,鼓励公众透过减少或终止购买,参与改变社会中不公平的事情。“游行等传统手法向政府施压是一个由上而下从政策或立法来处理问题,唔帮衬地产商行动,从良心消费运动框架看,就是要发动由下而上的日常生活革命,让大众思考。”
在良心消费理念下,庞一鸣还推陈出新,发动“非商场戏院睇戏日”和“无连锁店日”运动。
今年5月29日,首个“非商场戏院睇戏日”行动,目的是鼓励公众在这一天一起去不坐落在商场中的旺角豪华戏院睇戏。“其实在非商场内的豪华戏院一来票价便宜,二来银幕比一般戏院大几倍,你可以带任何饮品食品入场。”首次观影日,庞一鸣通过网络召集了30多名网友参与。
与此同时,自6月12日起,每个月第二个星期日,良心消费联盟都发起无连锁店日,“在闹市用大喇叭呼吁市民当天唔帮衬连锁店。我们轮流担当发言人的角色,其他人派发贴纸。我见证了很多成员在这行动中,献上在街头用喇叭发言的第一次,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来讲述反地产霸权的信息。这让我看到,良心消费运动有动员还未觉醒的潜在公民力量的潜质。”
“不帮衬地产商行动,实际上回应了公众对言行一致的诉求。”在庞一鸣看来,公众已经厌倦社会中的言行不一致,不想看到上街反地产霸权的人,住在大地产商的屋苑,帮衬地产商旗下的店铺和服务,“良心消费运动,就是要重建新生活模式,让我们成为言行一致的公民。市民已经厌倦因利益不断改变政治立场的公众人物,他们反而会为了一个因反地产霸权而以单车代步,到社区中心上网,不去连锁超市的普通市民而感到安慰。”
庞一鸣的唔帮衬地产商生活
去私营小超市购物,在家做饭
以前,庞一鸣与普通香港人一样,三餐外出用膳居多,“除了茶餐厅,当然帮衬不少连锁食肆,还不时拿着饮食杂志,按图索骥前往各大商场和餐厅觅食,数百元一餐也是平常事。”
现在,庞一鸣从以往90%外出用膳,改为90%在家做饭。买菜不再去百佳、惠康或citysuper、taste等连锁超市,而是选择街市或者私营小超市。不再光顾大家乐、大快活、麦当劳、美心、K FC等连锁快餐店。“偶然会与友人前往特色小店用餐,支持用心经营的小老板。”从前,他每月饮食开支约在4000港元以上,现在只需1000元左右。
以自行车代步
庞一鸣一直从事自由的教育工作,每天上班地方和时间都不同。“夸张的时候,一天之内,我要穿梭香港、九孔、新界工作,坐完巴士、地铁、小巴、轻铁等各种交通工具。”
现在,他只用自行车代步。无论任何时候,坚决不乘坐九巴、城巴、新巴。因为香港所有巴士公司都属于大地产商。要从九龙到港岛,他需要先踩自行车到尖沙咀,再坐小轮到湾仔或者中环,然后继续骑车到目的地。要到新界就只能先坐地铁,然后再骑车到达。“其实地铁并非想象中的快捷。因为你要先步行到地铁站,入站、等车坐车,再出站步行到目的地。以我踩自行车的经验,点对点的路程,骑车一点不比地铁慢,有时候甚至比地铁快,所以使用自行车代步,不一定浪费时间。”
改变了出行方式,庞一鸣每月节省150港元左右。省下的车资,他会善用。他的实践是,购买了一本本的诗集,支持网上店铺,买了一只风筝,重温儿时趣味。去了广州听台湾客家语歌手林生祥的音乐会,并买了他的C D,购买本地小手作者的手工艺品,支持公平贸易,购买公平咖啡和有机红酒,和朋友分享,收留多一只流浪猫。
去公园用免费w ifi,手洗衣服
自从开始工作后,庞一鸣就搬出来居住,开始几年和两个朋友合租荃湾村屋。因为出发去西班牙旅行半年就没有再租。回来后,搬去元朗的小型村屋,直至出发前往欧洲半年就停租。回来后,与姐姐合租九龙城唐楼,直到出发前往南美洲考察。
住房方面,庞一鸣承认没有转变,“从来没有租住过大地产商的楼宇,现在租住佐敦单栋式洋楼。”因为香港的宽带供应商都是地产商背景,他家中没有装固网宽频,要上网就到图书馆、社区中心、体育馆或公园使用免费w ifi.香港仅有的两家电力公司都是大地产商所有,无法不帮衬,庞一鸣只有选择节约用电,如不用洗衣机改为手洗衣服;冰箱温度尽量调高。但省电,最有效是不开空调,只开电风扇;在睡觉和外出前,把所有电源插头拔掉,不让任何电器待机。
看书去图书馆,看电影去非商场戏院
以前庞一鸣最常做的消遣活动是看电影和戏剧表演、买书、唱K、旅行等。
现在书买少了,以前一周买10本以上,现在一个月最多买两三本,多去图书馆借书,以及阅读了多年没有看的图书。“看电影的情况与买书一样,学会了不以购买来满足占有欲,停止了每星期扫碟,注意欣赏多年来闲置的好电影。”要看电影时,庞一鸣会到非商场旧式戏院或小影院,最爱的是旺角豪华戏院和百老汇电影中心。
■对话庞一鸣
“唔帮衬地产商”回应30岁以上、有稳定工作香港人的诉求
南方都市报:“唔帮衬地产商”吸引了不少市民参加,有统计过参与人数吗?
庞一鸣:我没有掌握具体人数,但无论通过Facebook、我的个人网志还是在街上碰面而来的陌生路人,都曾给我留言或者面对面的鼓励支持,这让我很意外。
最欣慰的是,这次行动让很多以往不会参与社会运动的市民,第一次付诸实际行动,反对地产霸权。事实上,在香港参与社运的群体比较固定,来来去去都是那些人。而占香港绝大多数的普通市民,尤其是已经成家立业、步入中年的市民,他们生活稳定,虽然对社会有怨气有不满,但往往感到无力扭转,而选择沉默、安分守己。
我今后的行动方向,也是继续动员这些成年市民,参与到计划中。
南都:香港中大早前的调查发现,超过70%受访市民,认为香港存在地产霸权?
庞一鸣:香港的地产霸权确实无处不在,涉及衣食住行,感觉避无可避。但我的行动正好证明,除了上街游行抗争,喊口号反对地产霸权外,普通市民从日常生活出发,也可以身体力行做到实质行动,对抗地产商。
我最常遇见的反对声音,就是认为唔帮衬地产商的行动太荒谬,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但我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无法改变衣食住行的方式,那你至少可以选择与亲友父母居住在附近,或者同区。
目前香港很多家庭都是散布居住在不同社区,之间鲜有联系。如果与家人居住同一区,这样你可以将小孩托交父母照顾,下班一家人买菜做饭聚餐,这样无形中就可以节省大量开支,不用帮衬地产商的连锁快餐。到了假日周末,一家人还可以相聚聊天,小孩之间交换玩具等。
现在地产霸权的运作模式,就是扫清普通市民的人际网络,让人无助而必须时刻去商场消费,让人感觉只有通过消费生活,只有通过消费才能获得快乐。这种观念恰恰是个陷阱,不帮衬地产商,生活一样很精彩。
南都:香港人朝九晚五的紧张生活,你认为真能实践到不帮衬地产商的行动?
庞一鸣:我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日常就是去各个培训机构或者学校教书。我的生活模式比较弹性,确实有助我推行不帮衬计划。
但普通市民一样可以从身边小事出发。这并非是零与全部的二选一选择题。如果你做不到我列举的生活模式,那怕只改变一个方式,比如自己做饭或者去非商场戏院看电影等等,也是可行的办法。
事实上,参与行动的都是30岁以上的市民为主,有稳定工作。这正回应了香港社会上的一种诉求。有些成熟的市民希望提出不满,但社会运动只有游行抗争的模式,他们不想参与游行,而我提出的唔帮衬地产商行动,却提供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让这些市民可以参与其中。为了吸引这些平日不参与社会的市民,在行动用语、口号上,我都会特别设计,以适应这些成熟市民的需求。
让市民不必只能逛商场,要争取公共空间使用权
南都:唔帮衬计划已经实施将近一年,香港的地产霸权仍然强大,你是否会感觉行动无力,难以起效?
庞一鸣:我认为唔帮衬地产商的行动,虽然渺小,但是重要。面对财雄势大的地产财团,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我的行动自然微小。行动的效果,我认为不应以普通的数量级来衡量,只要有一名市民接受认同我的生活模式,从此他的生命有所不同,进而影响身边的朋友,这种潜在的影响与效果难以估量。
南都:除了唔帮衬地产商外,未来还有哪些新行动?
庞一鸣:包括无连锁店日、非商场戏院观影日等行动都会继续。9月开始,我们还会启动一个新行动,在公共空间演唱音乐,以反对地产霸权的行动。
在香港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等,管制相当严格,不允许唱歌、大声喧哗、搞团体活动等。这样的结果就是市民周末只能选择去逛商场,最终得益的将是地产财团。所以对抗地产霸权,重要一项就是争取公共空间使用权。
我的行动计划,就是每月定期一日,在google地图上随意选择一个地点,或者社区公园、旺角行人区甚至山顶,在公共空间进行演奏,内容不限,演唱、弹吉他、拉小提琴等等,然后在google地图上标注地点,大家就选择你感兴趣的地方前往参与,或者合奏或者欣赏。
事实上,这个行动的模式就是从生活出发,如果你喜欢音乐或者玩音乐,这个行动就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强烈动机,你只要来到公共空间参与音乐,做你日常喜欢的事(听歌或者演奏),就可参与到反对地产霸权的行动。
让社会运动与生活兴趣结合,让一些平素不会参加社会的市民,在这次演出行动中感受到公共空间管制的严厉,让生活与现实发出冲撞,这样10个人之中或者有一两个就会感到不满,希望做些事情改变现实,投身社会运动。这是我最想看到的结果。
南都:你认为香港的经济模式需要改变吗?
庞一鸣:我自己也在经常思考,香港是否真的需要目前的经济形态,我们是否真的需要经济规模无限制地继续膨胀。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月收入不过五位数,但我的生活很健康我也过得很快乐,对社会医疗援助的依赖不多,不需要疯狂购物消费减压。
香港盲目的经济增长,究竟在服务哪些人,基层市民能否从经济增长中实际获益,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方向。经济盲目增长,社会资源大量消耗,这种模式是时候应该改变了,起码从生活方式上需要改变。
豪華的確係抵 , 而且又大, 但係音響就唔係太好 , 但仍然係平靚正之選 !
對音響唔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