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街不是你杯茶 - 良心消費運動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本文會刊登於基督徒學會出版的刊物《思》121期(7/2011)

自從去年十月起推動「唔幫襯大地產商」行動,一直思考如何為行動定位。思前想後,覺得良心消費運動(Ethical Consumption)頗能夠提供一個思考和討論框架。不過,本文無意有系統介紹什麼是良心消費運動,只想隨意說說三點相關的發現。

1. 購買問題化

良心消費運動的重點之一就是把某些購買行為問題化(Problematization of Consumption),令大眾覺醒某些產品或服務背後存在基本社會倫理不容許的問題,鼓勵公眾透過減少或終止購買,從而參與改變社會中不公平不公義的事情。例如,關注勞工權益的團體呼籲公眾不要買某些運動鞋或智能手機,因為無論工時工資和工作環境都非常惡劣;提倡可持續發展的非政府組織叮囑我們不要幫襯某些連鎖食店的漢堡飽,因為當中牽涉大量的木林被砍伐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本人去年十月起推動的「唔幫襯大地產商」行動,也是依循這方面的思考進行。為了對抗地產霸權,除了依賴遊行等傳統的手法向政府施壓,由上而下從政策或立法來處理問題外,「唔幫襯大地產商」行動,從良心消費運運的框架看,就是要發動由下而上的日常生命革命,令大眾思考,要是市民繼續幫襯地產商旗下生意,就會助長和滋養地產霸權。如同跨國運動鞋品牌、智能手機或快餐店,在良心消費罷買的公民力量下,必須要作出改變去回應公眾,當有足夠的普通市民參與唔幫襯地產商的良心消費行動,地產商也必須改變,去消解來自公民社會的壓力。這樣看來,良心消費運動不只是消費者權益的關注運動,更加有政治運動的底蘊。

不過,購買問題化用作社會改革的力量時有一項明顯限制,這亦解釋到良心消費運動,例如公平貿易,為什麼發展到某一程度就會裹足不前,無法突破成為更強大的公民力量。這個限制就是我們並不時常以「消費者」的身份進行購買;更多時候,我們會以其他身份,例如家長、情人、朋友等等身份來進行購買活動。因為當我們以不同身份購買產品時,我們會有不同的消費考慮和模式,良心消費的重要性亦因此有不同的考量。例如,在情人節那天,男性會以情人的身份購買禮物和服務,在這一天,最重要是情人快樂與否,消費是否有良心幾乎不會成為考慮之中。又例如,在奶粉荒的日子,父母關切孩子會否有足夠的奶粉,就算是最熱心反地產霸權的家長,在這一刻也不會顧慮奶粉是在地產商旗下的店舖購買的問題。正正因為我們不常以消費者的身份進行購買,良心消費運動並不能時常有效令大眾以有良心的消費者的身份,把良心消費運動的美好理念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因此,「唔幫襯大地產」行動嘗試加入一些原素,令大眾從另一些進路來思考和實踐良心消費,對抗地產霸權。例如5月29日,本人和良心消費聯盟的成員舉辦了第一次「非商場戲院睇戲日」的行動,鼓勵公眾在這一天一起去不座落在商場中的旺角豪華戲院睇戲。宣傳中,我們邀請一家大細來過Family Day、熱戀中的情侶來拍拖、三五知己一起消閒。當中我們帶出在非商場內的豪華戲院睇戲是更好的睇戲的經驗;一來票價便宜,二來銀幕比一般戲院大幾倍,三來你可以帶任何飲品食品入場。在這行動中,我們不只問題化在商場戲院睇戲的購買消費模式,我們更進一步解構什麼和如何是美好的睇戲經驗。讓參與的家庭感受到在非商埸的戲院一樣可以是愉快的Family Day、熱戀中的男女一樣可以開心拍拖、三五知已一樣可以熱熱鬧鬧,過足戲癮。這樣持續推動下去,透過問題化購買、反思購買習慣和邀請大眾以不同身份去親身體驗不一樣的消費可能性,三管齊下,良心消費運動有望得到突破,培育出更強大的公民力量。本人和良心消費聯盟將會長期舉行「非商場戲院睇戲日」的行動,讀者可以在面書中找到我們的最新消息。

2. 動員沒有被動員的公民力量

良心消費運動另一個特點是能夠動員平日沒有被傳統社會運動動員的市民,成為參與社會改造的一份子。雖然近年民間社會湧現了不少新力軍,但仍迴避不了來來去去也是那一班積極份子的困局。普通市民大部份時間沒有參與發聲和行動的原因相當複雜,但其中一個原因一定和表達方式有關。當上街遊行成為幾乎唯一的表達形式,不喜愛此道或認為此道沒有用的市民自己沒有渠道參與改造社會。在這背景下,良心消費運動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讓這一大批未被動用的公民力量,用另一個方式進場,參與社會改革。

本人推動的「唔幫襯大地產商」行動,一直得到不少非社會運動中常客的關注。從網誌的留言,街頭碰面時的打氣,到後來和網友組成的良心消費聯盟都是如此。從「唔幫襯大地產商」行動中,平日沒有參與社會運動的市民看到了自己可以參與的切入點,發現原來關心社會,反抗不公平不公義也有其他適合自己的進路。當他們透過良心消費運動入了場後,我發現了這些從前沒有被動員的公民力量,原來可以被轉化成更「激進」的參與。例如自6月12日起,每個月第二個星期日,良心消費聯盟都發起「無連鎖店日」,在鬧市用大聲公呼籲市民當天唔幫襯連續店,作為反抗地產霸權和支持小店的行動。當中,我們會輪流擔當發言人的角色,其他人就會派發行動的貼紙。我見證了很多成員在這行動中,獻上在街頭用大聲公發言的第一次,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經歷和思考來講述反地產霸權和支持不一樣消費模式的信息。這經驗令我看到,良心消費運動擁有動員沒有被動員的公民力量的潛質。

3. 重建言行一致的整全政治和道德力量

良心消息運動,回應了公眾對言行一致的強大訴求。公眾已經厭倦了社會中言行不一致的惡習,不想再見到公職人員家中有僭建物的新聞,亦不想看到上街反地產霸權的人,住在大地產商的屋苑,幫襯他們旗下的店舖和服務。良心消費運動,就是要重建這種整全的政治和道德力量,令我們成為言行一致的公民。市民已經厭倦那些因為利益而不斷改變政治立場的公眾人物,他們反而會因為一個為了反地產霸權而以單車代步,到社區中心上網,唔幫襯連鎖超市的普通市民而感到安慰,還被感動去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關心社會的行動。

沒有深厚文學傳統和知識沉澱的支持下,香港的政治表述普遍蒼白無力,只能用大嗓門去充撐場面。亦因此,單單言說已不能感召公眾投身參與社會改造。這時代,或許言行一致的踐行者,才能感召更多公民力量起動,一起反抗霸權,建築更美好的社會。良心消費運動,會是重建整全政治和道德力量的不錯起步點。

廣告
本篇發表於 種什麼收什麼, 原來可以這樣, 消費者力量 並標籤為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8 Responses to 如果上街不是你杯茶 - 良心消費運動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1. Mo 說道:

    龐先生繼續努力

  2. Chester Yu 說道:

    你無想過打一場仗,要打龍頭嗎?轉公司比不上網容易呢!

  3. Tommy Ho 說道:

    龐先生,
    很多謝你的文章。你說得很對的是,公民運動的確需要從下而上的根本改變,才有果效。改變自身的消費模式,重新定義生活,以實質行動感召大眾參與,這種改變政治的進路是必須的。
    然而,有一點我覺得可以商榷的,是先生對上街的想像和表述。的確,上街吶喊的社運參與者不是有很多人有群眾的面向,甚或有些如閣下所說言行不一。但必須強調的是,參與者的個人本身行為實不應被視為行動本身的指標。以較基進的角度而言,上街抗爭正正是一個大聲公,讓社會中不能被聽見的聲音重新進入群眾的視野。即使得到的未必是認同,甚至可能遭到強硬的拒絕,但卻是讓事件進入公共討論場域的直接方法。相對而言,通過改變生活來達至從下而上的運動方式,雖然可以提供另一進路動員其他圈外群眾,從而讓其可作更基進行動的嘗試。然而,這能否有效對應各項因體制而衍生的社會議題?能否充份讓受體制壓迫的群眾參與其中?更根本而言,能否讓被無視的重新被看見?老實說,我是抱有疑惑的。
    社會上的行動者有很多並不是沒有堅實有力的論述,而論述的真切與否也與文學脩養無直接關係。讓單薄的叫囂成為社運主旋律的,其實正正是體制與媒體勾結運作的結果。閣下的良心消費方式,雖然可以因其較溫和的性質而不被消音,但這也只因為資本體制 (或曰地產霸權) 不認為此行動會帶來實質威脅 (甚至成為資本的另類商機) 而讓其繼續傳播。當然,宣揚良心消費的概念,從根本的人性改變,的確是極為重要的;但這更不應與直接行動對立。只有讓堅實的綸述和行動孜孜不倦地為直接抗擊行動作支援,互為唇齒,才能更有勝算。
    最後,想推薦今屆社運電影節 http://smff2011.wordpress.com 給閣下。今年的題目正正就是行動者的憤怒。憤怒由來有自,或許茁於表達,但卻也不應因為其"不理性"而將之邊緣化或污名化。憤怒本身是不容忽視的狀態,只有直接面對這種憤怒的力量,才能疏解對衝墼行動的誤解甚至恐懼。
    很希望繼續交流,謝謝~
    TOMMY HO

    • yatming 說道:

      上網機會不多,只好短覆。首先我喜歡上街,也支持上街,甚至在處女作中呼籲普通市民對激進的直接行動多一點信任。我關心的反而是如何令公眾更全面理解直接行動,而不被主流媒體的定性而全盤否定直接行動或激烈抗爭的意義。說一個故事,這一年會在一間中學做一個社會行動型的通識活動,因為將有選舉,部份活動會和選舉有關,本來其中兩個活動是要推動像04台灣的廢票運動和跟進社民連的青年參選者的選舉工程,但由於近日所謂的暴力事件,有心的通識老師也受到壓力要走較溫和的路線。我信任行動者,但使用了大聲公的同時,如何與一般的群眾溝通?令到二元對立的思維沒有空間坐大?令到我等所謂的溫和派,有空間令頑石點頭?
      有機會再討論….
      會推介社運電影節….

  4. MIO 說道:

    龐生, 睇緊電視! 非常支持你!
    請問有冇係FB開Group? 我諗好多人都JOIN架!!
    會繼續撐你呢!

  5. 匿名 說道:

    化解地產霸權最有效的方法是:
    因大部份香港人已習慣了霸權商預早設下的陷阱,由於人類天生惰性,他們很難改變慣性和方便的消費模式
    你們所做的行動,本人也十分同意,但預計不會有太多人響應
    本人的意見:你們繼續你們的行動和推廣。另一方面,向餘下的大多數香港市民推廣杯葛某一個最離普的地產商(例如:超人屬下所有集團),這樣的做法不會對市民造成太大的不便,大部份市民也樂意跟隨。(不去某某超市,而去惠x或其他超市,不會造成太大不便)
    成功的關鍵在於持久性(至少需要四至五年),針對性(不要一時針對A集團,一時針對B集團)和合群性(不要部份人針對A集團,其他針對B集團(strategy against oligopoly)
    目標是整個集團跨下,並將利潤分配給細小的機構,甚至士多
    如對本人的愚見認同的話,請運用網上的力量把本文章傳出去

  6. Economist 說道:

    化解地產霸權最有效的方法是:
    因大部份香港人已習慣了霸權商預早設下的陷阱,由於人類天生惰性,他們很難改變慣性和方便的消費模式
    你們所做的行動,本人也十分同意,但預計不會有太多人響應
    本人的意見:你們繼續你們的行動和推廣。另一方面,向餘下的大多數香港市民推廣杯葛某一個最離普的地產商(例如:超人屬下所有集團),這樣的做法不會對市民造成太大的不便,大部份市民也樂意跟隨。(不去某某超市,而去惠x或其他超市,不會造成太大不便)
    成功的關鍵在於持久性(至少需要四至五年),針對性(不要一時針對A集團,一時針對B集團)和合群性(不要部份人針對A集團,其他針對B集團(strategy against oligopoly)
    目標是整個集團跨下,並將利潤分配給細小的機構,甚至士多
    如對本人的愚見認同的話,請運用網上的力量把本文章傳出去

    • yatming 說道:

      先生的意見非常有系統,值得討論。不過,個人還是認為問題不只要「被解決」,還有市民被聆聽,被明白,被支持,被啟發,從而去行動起來才是更重要,因為這樣的話,他們不是跟隨別人的行動,而是起來自己行動,按著心裡的火和性格取向等等去持續改變香港,對我來說這才重要。對我來說,產生一萬個龐一鳴遠不及有一萬人站起來追尋自己的理想世界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